一、背景
8月6日,中央電視臺《非遺中國行》走進福建暨楓亭非遺民俗文化專題開機拍攝儀式在美麗的楓慈溪畔隆重舉行。 其中,楓亭龍舟文化,源遠流長。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民俗體育活動,據(jù)民間傳說龍舟活動最初源于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后來逐漸演變成為規(guī)模宏大、氣氛熱鬧的民間水上體育競技娛樂活動,并且傳承至今。
龍舟競渡比賽按以往使用傳統(tǒng)人工計時手段來說難免存在諸多弊端,例如肉眼觀察及反應時間的誤差,表現(xiàn)為同一個裁判員對不同分組的反應誤差以及不同裁判員對同一個運動員的反應誤差;人力耗費多等。因此為避免同樣的情況出現(xiàn),此屆“龍舟競渡比賽”活動中引用由英諾爾提供的激光傳感器技術。下面就一同隨小New感受使用英諾爾激光傳感器的便利吧!
二、激光傳感器技術
1激光傳感器技術整體的工作流程
2軟件方面
根據(jù)流程圖編寫軟件框架并完成了項目所需要的功能點。設置了多個接口來對應個外接設備。
3硬件方面
1)激光對射傳感器作為觸發(fā)裝置。
激光對射傳感器的優(yōu)點為:激光束發(fā)射的角度小,光束集中,而且單位光束能量強目標準確,性能穩(wěn)定,響應速度快等。
2)1000萬自動對焦攝像頭作為圖片采集設備。
使用1000萬的攝像頭是為了保證圖片的清晰度。
4應用領域
適用于競速類項目的成績測量,可以被應用于運動會、對外測試服務等領域。
三、現(xiàn)場情況與實施方案
1現(xiàn)場情況
1)龍舟賽道使用的是楓慈溪,賽道長400米,寬50米。
2)河道中間使用插旗的方式將河道分成2個賽道。
3)在河道的上游有拉一條鋼絲作為終點標記,該鋼絲離河面約為8米,在河面上有懸浮一個紅色氣球作為終點標記。
4)溪邊2岸高低不同。
5)龍舟船高約為1.4米。
2實施方案
1)固定激光對射傳感器。
經(jīng)測量龍舟的速度約為2.5m/s。系統(tǒng)的反應時間約為0.2s,連續(xù)拍照的間隔時間為0.1s。從龍舟觸發(fā)傳感器到拍照需要0.2s的時間,即龍舟越過傳感對射線0.5米。為保證抓拍的照片能客觀的反應出實際情況,實施過程中將傳感器對射線向前移動了約1m。
由于兩邊河岸高低不同落差較大,使用了不同的方式固定傳感器。在發(fā)射器,端河岸較低,借助岸上的木樁固定傳感器。在接收器端,由于河岸較高先是在河岸上的相對位置固定了一塊木板,然后再在木板上根據(jù)紅色激光點,確定位置。
2)攝像頭位置選擇
根據(jù)終點線的位置固定攝像頭,使攝像頭正對終點線。
3) 軟件方面
除完成項目需求的功能點外,對拍攝到的圖片進行了一點改進。即除了在圖片上印上時間外,還在圖片中增加了一條中線,在調整攝像頭時將中線,對準終點線。并與裁判組說明約定在查看照片結果時,先碰到圖中中線的即為獲勝隊。
四、方案價值
1)使用激光傳感器能準確的獲取拍照節(jié)點。
2)使用固定位置的攝像頭,保證以同一個視角來記錄比賽。視角是經(jīng)過裁判組確認可行的。
3)比賽拍照的時間間隔為0.1s,能記錄下龍舟撞線過程中的船位變化。
4)比賽結果以照片判斷,杜絕誤判的情況。
注:文章圖片及文字部分內容來源于網(wǎng)絡,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